完善信息

浙江“小巨人”的进击之路:个头不大能量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07月27日 杰牌

“参会前,我去拜访了公司在浙江的重要客户”“这次大会的发展成就展,我们特意带来了技术在全球领先的核心产品”……

7月26日,“专精特新”在浙江的浓度达到了新峰值。当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启幕。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等约1200人齐聚杭州。

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现场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小巨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虽然“个头”不大,却能迸发出巨人般的能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浙江,何以成为“小巨人”的沃土?对于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浙江而言,“小巨人”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有沃土有底气

中小微企业蓬勃生长

浙江有900多万市场主体,这群市场主体中,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蓬勃生长。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384家浙江企业入围。加上前四批,浙江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2家,位居全国前列。

早在2003年2月14日至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题调研时强调,继续培育“五个一批”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20年来,浙江在专精特新的领域里耐心耕耘,持续出台激励性政策,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如2016年浙江发布《关于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通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隐形冠军企业,以隐形冠军企业为切入口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今年通过的《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更是以立法形式保障、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不断滋养、灌溉适宜专精特新企业生长的土壤,收获的果实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浙江深厚的产业根基,让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更有底气。

会场上,一位经济领域的专家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然适宜在浙江发展。“浙江的中小企业众多,实际上最早的块状经济,就是专精特新的雏形。像杭州,有99.9%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不少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实力不容小觑,拥有广泛的培育基础。”该专家说。

此外,从产业基础来看,浙江在机械加工、电气、装备制造、化学制品等领域积淀深厚。“根据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这些领域最能成长出专精特新企业。”省经信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处处长应云进解释,浙江在上述领域中的元器件、关键零部件、配套产品等方面有产业优势,这正是浙江制造的长板。

同时,浙江产业集群化程度高。如今,浙江已经形成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电气产业、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如电子元器件在杭州,装备类产业在宁波、温州,新材料产业在嘉兴、绍兴集聚。

“对浙江中小微企业来说,在某个细分领域长期耕耘,并最终拥有话语权,走专精特新是一条理想的跃迁之路。”长期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大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邬爱其教授表示。

小而美小而强

浙江先进制造业中关键一环

对正在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浙江来说,一家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巨人”,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有的在细分领域里填补了国内空白,不再受制于人。

比如,“小巨人”企业、专业生产智能齿轮减速电机和智能传动方案的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受邀来到大会现场。目前杰牌已为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等十大行业头部企业提供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进口替代。尤其在工程机械等部分领域,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能达到90%以上。公司董事长陈德木说,今年形势总体不错,上半年,公司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齿轮智能工厂

在大国重器的制造上,同样活跃着浙江“小巨人”的身影。日前,在位于丽水缙云的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占地约100平方米、重近100吨的航空发动机榫槽加工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即将运往西安。“过去,这类加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部件涡轮盘的拉床长期依赖进口。”公司董事长林绿高介绍,畅尔于2008年着手研制,历经15年长跑,终于打破“天花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实现替代进口设备。

浙江畅尔智能装备的工程师对航空发动机榫槽加工五轴数控卧式侧拉床现场调试

有的“小巨人”则在制造业高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位于台州黄岩,在塑料注射模领域深耕23年的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现已跻身全球模塑行业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前三。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能与国际顶尖同行“掰手腕”,这份底气来自它们持续不断的投入创新。

“近3年,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都超过10%。特别是公司投资1.76亿元研发的节能汽车微发泡成形技术,成功突破大型精密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成形难题,被列为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正华介绍,目前核心产品微发泡汽车注塑模具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排名第一;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排名第二。尽管今年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但公司全年依然有望实现销售额30%以上的增长。

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的,还有杭州萧山的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打的三维高精度3D扫描仪、齿科口内3D扫描仪等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兼CEO李涛介绍,从2012年起,他们每年都把营收的20%投入研发领域。“现在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近两年公司每年销售额都有30%以上的增长,预计今年仍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

先临三维工程师使用FreeScan Trio三维扫描仪进行航空发动机唇口扫描检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全球需求走弱等不利因素,浙江的“小巨人”依然能穿越重重迷雾,靠的就是专注、创新,以及“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

攻克技术空白、具有高成长性,在自己所处的细分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正是浙江制造转型所急需。

“何谓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掌控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链主企业和供应链上关键环节的掌控者,是其中关键要素。”应云进认为,同时拥有这两类企业是工业强国的共性特征。其中,供应链上关键环节的掌控者,即供应链链主企业,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它们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小而美,小而强。没有它们,供应链就断了。”应云进认为,浙江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小巨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只有这样的企业越多,供应链才能最终实现自主可控。

令人振奋的是,浙江已提出,力争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雄鹰企业20家。

稳链拓市强基

经济保持较好韧性的重要因素

“瞄准专精特新,争做单项冠军。”这是很多与会“小巨人”的共同目标。而这些“小个头”还有更大的雄心,纷纷主动到全球市场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陈德木告诉记者,杰牌的终极目标,是打造行业内的百年企业,势必要站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今年,杰牌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市场占公司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接下来要冲一冲,努力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三分之一。”陈德木说。

“我们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是主动走出去。”梁正华告诉记者,今年1月起,他带着高管团队满世界跑了一圈,截至目前已经走访了近30个国家。他的行程表上排得满满当当——1月泰国、4月德意法等欧洲国家、5月越南、6月又去了美加墨等北美国家。“与重要客户面对面交流,收获了很多信息,出海的信心也更足了。”梁正华说。

事实上,“小巨人”在推动制造业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显现。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超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小巨人”想要更壮实,基础必须打得更扎实。比如,中小企业往往研发投入力度大,但“回血”周期较长。“像我们这类数控机床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希望政府部门能创新对专精特新数控机床企业的融资政策,加大工业母机产业基金的投入力度,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林绿高建议。

还有人才紧缺,这个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模具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虽然我们已经是‘小巨人’企业,但是在人才储备上还是不足。”梁正华期待,今后在企业的人才招引上,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前来参会的中小企业信息网副总经理曹彬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达到普通中小企业的5倍。他建议,依托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资源,浙江的“小巨人”们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引入更多复合型、专业化人才。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为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专精特新企业,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足了。”参会的“小巨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越多,浙江经济就越强。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让更多“小巨人”茁壮成长,是浙江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也是让经济保持较好韧性的重要因素。

预计到2025年,浙江将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

随着新一轮竞逐大幕拉开,“小巨人”又开始了新的进击之路。

专家观点——

培养更多“小巨人”

当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经济科技综合性竞争中的一场硬仗。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产业升级、产业链补短、抢抓新机遇、完善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建设先锋。浙江应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壮大先锋力量?

一是持续完善和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目前,浙江可以考虑从大力支持科技咨询服务业发展、引入地方政府股权投资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强化激励机制引导要素配置等方式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二是强化对中小民营创新型企业的支持。促进浙江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应重点关注产业链重要节点的中小创新型企业,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聚焦核心竞争力和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应以数字技术协同和数字化能力提高为前提,通过利用外部资源、专注核心优势领域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拓展“小巨人”的优势和能力。

四是成功路径的借鉴和创新。德国企业在高技术行业、工业自动化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许多隐形冠军企业。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将更多的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并对产品进行持续创新,让浙江专精特新企业在全球细分市场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喻贞)

转自潮新闻

留言反馈